使命与奋斗同在,青春与信仰同行 ——外语学院优秀校友回母校作报告
发布时间:2019-11-05 来源:学工在线 阅读次数:
11月3日晚7点,外国语学院特邀2014级优秀毕业生郑彬于模拟法庭为外院全体学生做经验分享。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及全体辅导员出席讲座。 讲座初,郑彬以哲学经典三大问题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往哪去?”精彩开场,并以从电气转专业到英语专业、从走出学校创业又返校考研、从哲学领域到管理层面,用多重身份、多项成就结合三本书来讲述他本科、硕士和工作三个阶段的经验感悟。 郑彬谈到,在本科阶段《大学到底读什么》一书指引了他思考,懂得大学核心在于“读”。通过摸索得出三途径——读大师,读图书馆,读无字之书。利用课余时间,他到各大高校听了200多场讲座。不仅丰富了知识,也使他从听讲座的人蜕变成办讲座的人。郑彬讲到他凭着圈子扩大,大学期间共申请了6项个人国家专利并注册公司。创业后,因人员和技术问题接连受挫,不得不另辟蹊径。引他走上硕士之路的《西方哲学史》唤起最初的哲学信念。凭借把握自我优势导向,一跃而起,以高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。 他总结道,学习与创业都是自我认知的过程,因此讲座与专利就是工作的契机。一本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成为他工作升华自我的精神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所悟“什么是实际与实事求是,收获自信并受益终生。”便是他强调转换工作角色独立担当的重要支点。成功在他的奋斗史中看来就是实干,驱动理性的力量。 讲座结束之际,同学们踊跃发言向郑彬询问了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、创新创业等问题。郑彬一一做了解答并把自己喜爱之书赠给学弟学妹们。 杨芳书记在总结中指出,外国语学院坚持把典型引领教育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,引导全体学生向身边人学、从身边事学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实现学有榜样、做有方向。希望用榜样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,进一步激扬干事创业精气神,她提出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,对照典型事迹,找差距、抓落实,将思想上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,做到学用结合、知行合一,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。号召全体学生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 (外国语学院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