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 > 学工动态 >正文

学工部举办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


发布时间:2019-12-04 来源:学工在线 阅读次数:

为加强大学生的防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》文件精神,加强我校健康教育工作,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,123日晚630分,学工部邀请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技师、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彭庭海来校作专题讲座。

首先,彭庭海介绍了艾滋病的由来。她讲到,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,病因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。艾滋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,引发多种疾病,死亡率极高。“艾滋病具有潜伏期,在潜伏期内,患病者从外观上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,但病毒在患病者身体内是有复制的,而且患者具有传染性。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与其免疫系统形成一个反复争斗的过程。”彭庭海将感染艾滋病毒者比喻成一列开往悬崖的火车。

彭庭海介绍,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、性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。目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增殖,延缓生命,但无法治愈。科学家致力于病源的查找以求遏制病毒,但艾滋病疫苗至今仍未研发成功。艾滋病毒本身较脆弱,离开人体在常温下存活的时间极短,因此,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,不必过于恐慌。

彭庭海告诉大家,全国每年新增艾滋病例呈增长趋势,艾滋病防治形势较为严峻。鉴此,彭庭海介绍了艾滋病防治方法,一是ABC让步法,即预防性传播,预防经血传染,预防吸毒感染。二是“四个不要”,即不要发生多性伴等高危性行为,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,不要到非法诊所打针、拔牙、针灸、手术,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片等物品。

最后,根据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“社区动员共防艾,健康中国我行动”,彭庭海呼吁同学们积极投入到“知艾防艾”的队伍中,关爱生命,重视健康,携手防艾。

通过讲座,学生对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、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、发生艾滋病感染高危行为后怎么办”等问题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,消除了恐惧心理,掌握了预防知识和基本方法,真正认识到文明健康有序生活方式的重要性,并表示一定要做到自我保护、洁身自好,做艾滋病预防的坚强捍卫者。

(学生处)